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旅镇江
镇江故事丨金山山门
时间:2020-07-02 作者:

磅礴的长江与悠漫的运河在这里相约;温情的山林与热闹的市井在这里辉映;文人的情怀洒满了这里的名山秀水;神奇的故事弥散在这里的大街小巷。这里,就是佛系江南小城镇江。小编会通过连载方式,把镇江故事说给你听。

一段“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让镇江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所以我们故事的开篇从金山讲起。

如今的金山,是一座三面环水的小岛,其实早在清代之前,金山还是一座完全孤立于长江之中的礁岛。从长江上远远望去,这座孤丘犹如长江中的一块碧玉,所以,它又有“浮玉”的美称。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山高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它原是屹立在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号称“江心一朵芙蓉”。唐朝诗人张祜()在《游润州题金山寺》诗中提到“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这就是对当时金山的写照。清朝道光年以后,因为水流江流的改道,地理地貌发生了变迁,早年的“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不复存在了。光绪年间,金山逐渐与南岸相连,“骑驴打马上金山”风行一时,成为清末民初朝圣观光者的一种奇妙享受。

金山寺究竟是谁修建?

现在已经无从查知,唯一能知道的就是早在东晋年间,金山上就已经有了寺庙。因为金山是在长江的中心,所以寺庙的名字就叫泽心寺。后被叫为龙游寺。直到康熙南巡时才赐名叫江天禅寺。也就是说从东晋算起,这座寺庙已有1600多年历史。

磅礴的长江与悠漫的运河在这里相约;温情的山林与热闹的市井在这里辉映;文人的情怀洒满了这里的名山秀水;神奇的故事弥散在这里的大街小巷。这里,就是佛系江南小城镇江。小编会通过连载方式,把镇江故事说给你听。

金山山门第二篇

佛寺大门称为“山门”,又作“三门”,“禅刹七堂伽蓝”之一。一般指寺院正面之楼门。古代的寺庙一般有三个门,所以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山门

“天下名山僧占多”,佛寺一般多建造在山林僻静处,出家人远离世俗,走向深山,他们的栖息地必须有山门。起初,“山门”皆指禅寺而言。后来,佛教以外的道观、庙宇的大门也沿称“山门”。山门是僧俗的分界,山门一立,分界俨然,山门以外是俗界,任你灯红酒绿,车马声喧;山门以内是净地,青灯古经,伴着出家人研磨修炼。

三门

寺庙的大门一般是三门并立,中间空门,左边无相门,右边无作门,象征着“三解脱门”。“空门”容易理解,佛教强调四大皆空,这种哲学思想是一门大智慧,所以说了悟空门之意,就是掌握了智慧法门。“无作门”,最简单的含意是不造恶业。代表的是努力行善,种植善因,修成善果,这是一道慈悲法门。“无相门”,主要是告诫人们不要固执己见,以不同物质的“相”貌、形体简单浮浅地认识事物,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尊重众生万物,顺其自然,所以说懂得了无相门,就是迈进了真正的方便之门。

江天禅寺

金山寺的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匾额,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游玩时亲笔题写的,他见金山雄伟壮丽,江天一色,立即乘兴亲笔写下“江天一览”四个大字,并赐

寺名“江天禅寺”。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它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唐代法海和尚在山中挖出黄金,重修寺庙后改称为金山寺。

 

明代石狮

山门两旁有一对明代石狮,一雌一雄伫立两旁,在中国的文化中,狮子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与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神兽,大多安置在宅院门口起到镇宅僻邪、消灾延福的作用。公狮子脚下踩着绣球,也叫做乾坤球,称之为“手掌乾坤权力在手”,象征着对于权利的掌控。母狮子的脚下踩了只小狮子,意为“母仪天下”。

山门朝向

一般寺庙的山门都是朝南开的,而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这里自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传很久以前,金山寺的大门也是坐从朝南,而金山寺屡遭火焚,山门口也经常会发出一阵阵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当时金山的当家和尚深感不安,觉得此事有点蹊跷,便请来一位云游和尚卜算。云游和尚在山寺前后转了一圈,对方丈说:“师傅,您这山门朝南直对天上的南天门,得罪了玉皇大帝,必须改向。”方丈听后,连连合掌曰:“罪过!”于是命人将山门改成现朝西的门向。传说毕竟是传说,金山寺山门朝西是有其真原因的。据史料分析,当时的建筑师建筑朝西山门是有用意的。因古代金山屹立在扬子江心,游人透过朝西山门放眼望去,便见浩渺大江奔腾而下,正合“大江东去,群山西来”之诗意。这也反映古代建筑师的独具匠心。

 

 

 

 

下面来赏析一篇关于山门的导游词,节选自《水韵江苏——江苏优秀导游词汇编》

作者:潘俊

现在我们面前就是金山寺的山门。寺庙山门都是一座座殿堂结构,为什么眼前只有一个牌坊呢?原来在清同治年间(1862-1874),金山寺的山门殿被大火烧毁,1869年重修时,因为经费有限,寺院只得改建一座牌坊代替原来的山门殿,这便是我们眼前的山门。

清代戏曲家李渔曾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山门是人们进入寺庙的起点,在佛教中它也是僧俗两界的分界线,山门里面是僧侣信徒苦修悟道的净土,外面是凡夫俗子追逐名利的红尘。 

山门也叫“三门”,中间的叫做空门,左边是无相门,右边是无作门。这三座门象征着三解脱,佛寺的大门一般都是三门并立,过去人们一般不走中间的空门,因为民间有斩去“三干烦恼丝”,然后オ“通入空门了”的说法。

大家请看,山门为四柱三门结构,顶部采用中式屋檐,下有雕刻装饰,高约8米,外观古朴厚重,雄浑沧桑,令人心生敬仰。各位游客,这气势不凡的山门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告诉大家,其实这是今天常见的混凝土,但是当时却是十分罕见的新型材料。据《光绪丹徒县志》记载,建筑所需的钢筋和水泥是用船漂洋过海从德国进口的,140年后的今天依然岿然不动。看来当时的金山寺也是与时俱进,大胆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单凭这一点,眼前的山门就着实国内罕见。牌坊前的这对石狮子,明朝时就蹲在这儿啦,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大家仔细看,石狮子的线条简洁流畅,这是明代石刻艺术的典型特点。“文革”浩劫,却能劫后幸存,殊为不易。这对石狮子为中国禅宗四大丛林之一的金山寺平添了一份威严和尊贵。

 游客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正上方悬挂的匾额上面书写的是“江天禅寺”,而不是“金山寺”呢?原来金山是屹立于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唐朝张祜的诗句“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就是当年对金山的写照。清康熙皇帝于1687年秋登临金山,观江水滔滔,空阔无边,兴奋之余,挥笔题写“江天一览”,并立碑于金山宝塔旁。也许这位颇为自负的帝王题名江天寺更是在炫耀他擒拜、定三藩、收台湾,普天之下皆归我有的自信与豪迈吧!而山门朝西的建制,也正合“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诗意,更增添了江天一览的气韵。

山门上一副楹联:“江水滔滔,洗净千秋人物,阅沧桑,因缘聚散,悟空性;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圣教,禅静止观,觉有情。”40字长联说不尽金山的历史变迁和佛学渊源。(欢迎行家补充!)

 

 


新闻中心